2008年6月10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展望高考:成绩能否成隐私
孙丽

  6月8日,考生走出考场作别2008年高考。此刻,他们在长长地松了口气的同时又对未来开始了新的期待。对于这场“中国第一大考”,我们同样有许多新的美丽期待。

  期待一:
  时间能否改在双休日
  今年高考适逢端午节,3天的节假日让这个高考变得特别从容:没有了上班交通早高峰,考场周边的道路变得顺畅了;不必为送考而向单位请假,家长更安心了;不必为教室被占用而停课,学生更舒心了。
  感受着身边的欣喜变化,很多学生及家长不禁问:今后高考能否都在双休日举行?

  期待二:
  考试公平能否有法可依
  去年全国各地爆出不少作弊丑闻。今年我省加大对舞弊情节严重考生的处罚力度,除取消当年各科高考成绩外,同时取消其下年度报考资格,但这仍停留在规章层面上,没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。
  去年,重庆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考试的规范性法规,明确规定将按照司法程序对作弊行为进行处罚,策划组织、大面积参与作弊的将追究刑事责任。
  公平的考试环境是考生的第一诉求。高考的纯净期待法律的守护。

  期待三:
  高考成绩能否成为隐私
  高考结束,成绩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。“祝贺本校某某同学以×××分考上浙江大学”、“祝贺本校某某同学成为本县高考状元”。往年,许多学校都会在校门口醒目位置挂上此类红幅为自己“吆喝”。落榜学生的成绩单也成了某些人的“营销数据库”,有些考生一个暑假能收到十多份来历不明的通知书。
  今年起,山东省教育招生部门不再向任何地方提供学生高考成绩、录取情况等个人信息,成绩被视为隐私得以保护。高考分数隐私化打破了学校之间、同学之间的排名之争,也给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倾向泼了盆冷水,同样值得期待。